何汉漪

阅读次数:

何汉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汉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中共党员,湖南省浦圻县人。1943年5月出生,1962-1967年7月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石油部江汉石油管理局任实习员、方法组及生产组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公司任对外合作中方专业代表、副主任工程师、计算中心副经理、副总工程师、总地质师等职。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任总工程师、总地质师至今。

长期在第一线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勘探技术方法研究。80年代,他为了克服水网地震施工困难,发明了“非纵多次覆盖”方法,于1988年获国家发明奖四等奖;90年代,他研究并发展了我国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1)研制成“框架式多枪相干组合震源”,解决了海上分辨率地震震源能量不足的问题;

(2)分析应用水平叠加处理的优点,研制成“基于不叠加或少叠加”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3)研究成“聚束滤波”去多次波方法,解决了近道多次波压制的问题;

(4)研制成“TO道拟合”处理方法,实现了不叠加处理,这项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应用这一技术于渤海湾秦皇岛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为开发方案的编制和调整提出了可靠的地质模型。

为南海西部海域自营勘探油气做出了重要贡献,将石油地质基本理论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集成新的勘探思路,提出“莺歌海盆地广泛发育的底辟活动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底辟作用形成背斜构造,并成为油气运移主要通道,深层生成的油气以垂直运移为主,并可望在浅层成藏”,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勘探评价了东方气田,仅用5口井,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千亿m3,继而发现并评价了乐东等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600多亿m3,形成南海西部海域自营勘探油气发现高峰。在推广发展我国海上多波地震方面,经他深入研究很快形成了我国海上多波地震资料系统,并取得国家软件版权,解决了转换波速度分析,共转换点道集,转换波DMO,转换波静校正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还研究、推广了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提高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水平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1项,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6688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