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津

阅读次数:


赵文津,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文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共党员,1931年2月生,男,天津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地质部安徽321物探队技术员、队长,地质部西南物探大队和物探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室主任、技术负责人等,从1992年起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生产办公室和地质总局科技组任综合组组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任副司长,1986年调中国地质科学院任常务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美INDEPTH合作研究项目中任首席科学家。他还兼任多项社会职务。

赵文津院士自1952年以来一直从事矿产勘查、地壳深部探测及科技系统工程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思路,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十年代初,赵文津同志是地质、物化探紧密配合找矿思路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的执行者,他带领同事们在皖南川西等地成功地实施了多项勘查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找矿成果,他当时任技术负责人的原西南物探大队因发现西南最大的铁矿,于1980年获地质部授予最高奖项“三十年地质找矿功勋单位”称号。八十年代,赵文津同志是我国深部地质调查的组织者之一,作为中国协调组组长,他组织制订了由11条断面组成的“中国地学大断面计划”,组织推动了中法合作的“喜马拉雅地壳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九十年代,赵文津同志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主持实施了多国参加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测大型科学工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科技成果,被评为1998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近年来,又致力于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先后发表宣传李四光重要学术思想的文章,2003年创办了地球动力学网站,为传播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文津院士研究力作颇多,在国外两大权威性刊物《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了7篇论文,在国内地学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和研究报告5本;《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深部结构与构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他还相继获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598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