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阳

发布时间:2014-04-28阅读次数:

张东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1月出生,男,汉族,安徽芜湖人。2004年9月-2008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士学位;2008年9月-2011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张东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亚造山带的中酸性岩石的岩浆属性和成岩环境,并探讨区域演化和动力学过程,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等。此外还对华北陆块南缘的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的成因矿物学、元素和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参与了若干个相关研究项目:2008年-2010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斑岩成矿条件研究和大型矿床靶区评价”中成矿斑岩的岩浆属性部分;2009年负责校级第七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点项目“西天山莱历斯高尔-喇嘛苏一带成矿斑岩体的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2009年参与校级第七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点项目“平顶山窑厂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009年-2011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南天山成矿带对比研究与勘查技术集成”中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岩浆属性和成矿作用的研究部分。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通过对新疆西天山地区晚古生代成矿斑岩的研究,提出区内成矿斑岩可划分为两期,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早中二叠世,前者形成于大陆弧环境,与古准噶尔洋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后者源于后碰撞环境中底侵的幔源玄武质岩浆以及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此成果对阐明该区斑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大陆地壳增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通对华北陆块南缘条带状铁建造(窑场铁矿床)研究,得出其形成经历了前期含硅铁沉积物的沉积阶段和后期变质作用阶段,成矿过程处于还原环境中,并建议区内倾伏向斜两翼的地层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找矿工作。

张东阳勤奋好学、学风端正,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包括3篇SCI检索期刊和3篇中文核心期刊。另外,作为合作作者也发表过9篇学术论文。

8268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