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发布时间:2014-04-29阅读次数:

王 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2009级直博生。1987年12月出生,男,汉族,河北枣强人。2005年9月-2009年7月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学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士学位;2009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直博生)。

王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早期地质动力学演化机制的制约。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参与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项目:2008年-2010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德-阜新变质块的地质事件序列与早前寒武纪动力学过程”,对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和TTG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2008年-2010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题“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及相关地质作用年代学”中新元古代岩浆岩与成矿作用研究部分;2010年至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冀东遵化-青龙地壳生长与壳幔相互作用研究”;2011年至今参与国家地质调查局项目“华北克拉通北部中元古代岩浆作用及成矿背景”中元古宙辽西建平碱性杂岩和北京平谷碱性火山岩研究。在该领域,他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1)在辽西地区朝阳北部-阜新-义县花岗绿岩带中首次识别出具有N-MORB,boninite,HMA(高镁安山岩)和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的岩石组合,并提出该花岗绿岩带形成于类似南美Andean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2)构建了辽西地区建平高级变质杂岩的地质事件序列,并提出建平杂岩和朝阳北部-阜新-义县花岗绿岩带在太古宙末期经历了非常类似的地质动力学演化历史:洋脊扩张-洋内俯冲-活动陆缘俯冲-弧后扩张;(3) 通过辽西变质地块的系统研究及区域对比,提出类似于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可能于新太古代末期就已经在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启动,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4)确立了侵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碧口地体的铜厂闪长岩体形成于824-880 Ma,说明铜厂闪长岩体和伴生的铜厂铜矿为新元古代晋宁期产物,其中闪长岩体来源于亏损地幔和下地壳来源熔体的岩浆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扬子北缘和西缘于900-700 Ma期间可能一直处于俯冲构造体制下,那么扬子地块在新元古代时期应该位于Rodinia超大陆的边缘位置(而非核部)。

王伟勤奋刻苦,严于律己,科研态度严谨,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其中国际SCI 4篇(Precambrian Research 2篇, Gondwana Research 2篇),国内EI 1篇。

8308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