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

发布时间:2014-04-29阅读次数:

李春辉  成都理工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1985年12月出生,男,汉族,河北灵寿人。2005年9月-2009年7月在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9月-2012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9月-今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李春辉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深部地质流体演化及其成矿效应和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热年代学两个课题。从2009年开始,先后参与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项目:2010年-2012年参与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地质作用中地幔流体微观踪迹物质组成及其成矿作用研究:以云南老王寨金矿为例”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部分;2010年-2012年承担了国家计划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质调查部分”中构造热年代学部分;2011年-2012年负责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面上基金“山东省中生代碱性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的元素地球化学部分。在深部地质流体演化及其成矿效应这一研究方向上,李春辉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将滇东南地区火山岩中的岩石包头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幔岩,一类地壳岩石捕虏体。前者进一步划分为经历了地幔交代过程和未经地幔交代过程两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地幔横流对本区影响,指出本区的金属成矿背景受以地幔流体为主要的深部流体成矿体系控制。2、通过对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金顶铅锌矿的主要成矿物质应是来源于地幔层次的深部流体,在深部流体上升演化过程中与地壳流体混染叠加是金顶铅锌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在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向上,李春辉通过对印支期中酸性类侵入岩和碱性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讨论了两套岩体之间成因上的联系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同时对研究区的典型地层和岩体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研究区的隆升—剥蚀过程;结合对侵入岩体的研究和热年代学工作,试图探讨研究区地壳加厚和区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简单模型。

李春辉勤于思考、严于治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与其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显凡教授合著英文专著1章,英文SCI论文1篇。

8318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