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2014年)

熊欣

发布时间:2015-12-14阅读次数:

熊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5月生,女,畲族,福建邵武人。2007年9月-2011年6月在福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士学位;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矿床地球化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荣获中国地质科学院“程玉淇优秀毕业论文”奖。

熊欣硕士研究生三年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庐枞和铜陵矿集区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江西九瑞大比例尺流体蚀变填图”部分工作。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上,熊欣秉承地质行业吃苦耐劳的艰苦精神,三年内共参与野外工作3个多月。掌握地质专业所需的基本野外实践技能,包括岩芯编录、野外地质现象描述等工作。熊欣在掌握一定的地质基础工作之外,由于所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给予的优良的学习条件,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验仪器原理与操作,能够数量掌握激光拉曼光谱、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红外光谱、红外显微镜测温、气液相仪器、电子探针等。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熊欣选择安徽庐枞盆地砖桥科学深钻ZK01孔内的岩心样品,针对其热液蚀变、铀钍矿化、成矿流体、成矿岩体地球化学与成岩年龄等进行了研究,对深入认识该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铀矿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丰富和完善铀矿深源高温成矿理论等具有重要科学和实际意义。

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

1、查明了科学深钻ZK01中的火山岩和侵入岩以粗安岩、粗面岩、晶屑凝灰岩及正长岩和二长岩为代表,岩石富碱、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HREE),均形成于131Ma左右,认为来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地幔,不存在强烈的陆壳物质的混染;

2、确定了ZK01孔岩心的热液蚀变、矿化类型及铀钍的赋存状态,揭示了铀钍矿化以形成钛铀矿、铀钍石和晶质铀矿为特征,并将蚀变矿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

3、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电气石等矿物的标型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反演了铀钍矿形成条件和成矿机制,初步建立了铀钍成矿模式。

熊欣勤于思考、工作勤奋,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共6篇,其中一篇为中文SCI。
10471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