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发布时间:2015-12-21阅读次数:

李世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28月出生,男,汉族,山西吕梁人。20099月-2013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习, 获本科学士学位;

20139月-20156月在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学习,20159月,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分别于20136月到9月和20141月到3月,对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环境学院地球科学系进行访问交流,从事全岩和锆石同位素研究工作。

李世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从岩浆岩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侏罗纪到白垩纪西藏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拼合过程,即大洋俯冲到微陆块的碰撞过程。在本科四年级到硕士研究生期间,李世民同学4次深入西藏高海拔艰苦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共计超过100天的野外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可靠的第一手的地质资料,并且合理采集岩石样品。李世民同学进行了大量岩相学观察,开展了大量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O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全岩Pb-Sr-Nd-Hf同位素分析。

他在读期间取得了如下进展:

1、早期基于现今构造地质和地层学研究,推测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发生了北向俯冲。本人对西藏西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地区约160 Ma的花岗岩类和所包含的镁铁质岩脉和包体系统深入研究,其岩浆起源和岩石成因可以通过俯冲带普遍发育的MASH过程来解释,这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在晚侏罗世北向俯冲在西羌塘地体之下提供了确凿的岩浆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证据。文章发表在Lithos上;

2、基于西藏西羌塘地块南缘改则地区约156±2 Ma的埃达克岩和OIB型岩石组合,首次提出了洋脊俯冲模式,对指导西羌塘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章在投稿中)。

李世民在学习和科研中勤奋努力,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和钻研精神,已发表国际SCI论文3篇,其中包含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1篇(Lithos),第二作者SCI论文1篇(Lithos)。
1052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