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2016年)

赵燕

发布时间:2017-03-14阅读次数:

西北大学2012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2月出生,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人。2008-2012年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基地班,获学士学位;同年以其本科阶段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表现被免试推荐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赵燕同学先后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项目和2项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造山带物质组成及其构造演化。自2012年4月起至今,赵燕同学已连续四年在敦煌及其周边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敦煌构造带是由北山造山带、塔里木克拉通、阿拉善地块和阿尔金断裂夹持的三角地带,发育多期构造-热事件,构造演化非常复杂。博士研究生四年期间,赵燕及其所在团队在敦煌及其邻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该区出露的主要岩石单元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原位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矿物成分分析等工作。此外,还参与了华北南缘、扬子北缘及秦岭造山带的相关研究工作。

她在读期间取得了如下进展:

1.在敦煌地区发现了∼3.06 Ga 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该片麻岩为敦煌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岩浆岩;

2.对敦煌地区早前寒武纪正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提出该区早前寒武纪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3.06 Ga, ∼2.7-2.6 Ga,∼2.56-2.45 Ga, ∼2.3 Ga, ∼2.0-1.9 Ga 和 1.9-1.8 Ga六期,变质作用仅在∼2.5 Ga, ∼2.0-1.9 Ga和1.9-1.8 Ga发育,早期地壳主要形成于∼2.7-2.6 Ga和∼2.56-2.45 Ga。并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与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进行了对比;

3.发现了敦煌地区晚泥盆世(∼365 Ma)斜长花岗岩,根据锆石Hf同位素研究提出,伴随着新元古代开始古亚洲洋的扩张-闭合,敦煌地块很可能卷入到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造山活动;

4.根据变质碎屑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及其变质年龄的研究,认为敦煌杂岩中的表壳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末期;

5.在敦煌地区识别出早古生代(∼440-400 Ma)和晚古生代(∼380-315 Ma)两期构造-热事件,提出敦煌地块在古生代期间活化,卷入中亚造山作用,构成中亚造山带最南缘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可以与西部的南天山进行对比。

赵燕同学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表现优异,先后多次获得西北大学校级奖学金和中交通力研究生奖学金;获2015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2016年张伯声奖(地学研究生奖)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学术会议,荣获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优秀学生报告奖。目前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Precambrian Research、Gondwana Research、岩石学报、科学通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

117910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