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要闻简讯

弘扬李四光精神 牢记时代使命 谱写地质新篇章—— 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获奖者代表在颁奖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1-10-29阅读次数:

一、 野外奖代表、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米立军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获得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的获奖者,向出席本次颁奖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同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奋战在野外地质一线工作者关心、支持、帮助的国家部委、有关单位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我来自中国海油,先后在中国海油集团的渤海石油管理局,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深圳分公司、湛江分公司和中海油研究总院工作,长期从事渤海、南海含油气盆地综合评价和油气勘探科技攻关。碧海丹心、能源报国,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将“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能源报国的矢志追求和重要精神动力,创新建立渤海海域晚期快速成藏模式,推动发现了近22亿吨石油地质储量;先后担任国家战略选区和重大专项项目长,率领团队创立了南海深水油气成烃、成藏模式,为荔湾3-1、陵水17-2等深水大型气田的发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原油地质储量6800万立方米做出了贡献;提出了白云凹陷“拆离控盆”、“油气共生、断脊联控、内气外油”等创新认识,实现了流花20-2等深水区轻质油田群的重大发现;负责编制了中国海油首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地质评价规范,建立了勘探投资决策系统等,为中海油“海上大庆”的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李四光精神的核心,是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和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守李四光精神高地,将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同经济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相结合,同油气增储上产和科技自立自强相结合,切实解决国家、行业、公司的实际问题;要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油气领域的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研发,努力取得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标志性技术和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胜利油田调研考察时指出“要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要始终不畏挑战勇于担当,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面对国内油气对外依存度高的形势,坚定不移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加大勘探力度,发挥“压舱石”作用,努力实现油气大突破大发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始终重视培养人才,构建成就人才高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建设培养“爱国”“创新”“奉献”的标志性人才队伍,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期望嘱托,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地质人力量。

谢谢大家。

二、 科研奖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王登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来自江南水乡、丝绸之府的浙江杭嘉湖平原。嘉兴没有山,却培养了一批地质学家。我在嘉兴一中求学时,就被语文课《地质之光》深深吸引。作为嘉兴一中学生会宣传部的骨干,我曾经通过出黑板报等方式积极宣传李四光的爱国精神。作为著名作家矛盾的校友,我深感自豪;作为程裕淇、朱夏等地质学家的校友,我更是深感骄傲!他们的事件都被我出过黑板报。但是,我没想到我也会去学地质,去爬山,去找矿。

高中毕业时,我被学校推荐上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却没想到最终去了成都地质学院学习矿产普查与勘探。从天上到地下的巨大反差、巨大失落,让我在大学一年级的半年时间里都没有回过神来。在我萎靡不振时,正是张卓元教授——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院长,也是我普通地质学的授课老师,还是李四光奖的获得者,苦口婆心地开导、教育,才使我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打开了普通地质学的课本,才有了今天。我虽然没有聆听过李四光先生的教诲,但我也非常荣幸,因为至少有70位李四光奖获得者曾经给我上过课,给我以指导,是他们引领、教育我成长。在此向他们深表感谢!

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我曾经在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跑野外。正是梁珍庭先生——李四光奖第一届获得者——的大量资料和先进事迹,引起了我对地质找矿的极大兴趣,树立了学好地质的信心,也使得我的硕士论文现在还“管用”。

硕士毕业之后的第二天,我又非常荣幸地陪同当时湖北省地矿局的总工程师胡惠民先生——他也是李四光奖第一届获得者——千里迢迢从北京前往西北边陲的新疆阿舍勒铜矿。在野外的十来天里,我和他住同一个地窝子。正在他教会了我如何识别各种类型的海相火山岩,如何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如何学会找矿,如何做人。他当时身体不好,但照样爬山,而且恨不得把他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全传授给我,包括他主持勘探甘肃白银厂铜矿的各种经验。此外,每当开饭时,他还步履蹒跚地到岩心库叫我回去吃饭。也正是这种敬业精神,激励我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博士论文。尽管我博士论文的观点,当时没有别人同意,但20多年后由紫金矿业在开采过程中得以证明——阿舍勒铜矿的深部的确存在更大的铜矿体。尽管胡惠民先生去世25年了,他专门送给我的书还在,他的精神更是永垂不朽!在此,我也向这些已经作古的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博士毕业后,1995年,我在北京北三环的某个单位找到了工作,还可以分到一套住房。当时北三环的一套住房,是什么概念。但又是陈毓川先生——他也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苦口婆心教育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样一句话,又把我拉回到了地科院,拉回到了地质工作的行列。

此后,新疆地矿局的张良臣总工程师给我介绍过新疆的大地构造;四川地矿局的骆耀南总工程师带着我跑过川西的金矿、稀土矿尤其是指导我去研究甲基卡的锂矿,为我们后来在川西取得一系列的锂矿找矿新突破指明了方向;江西地矿局的杨明桂总工程师指导我开启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山东的李宏骥总工、福建的石礼炎总工、广东的覃慕陶总工、新疆的董连慧总工、青海的潘彤总工、甘肃的汤中立院士、西藏的多吉院士、陕西的王双明院士、中石油的赵文智院士、冶金的王永基总工、核工业的张金带总工、中煤的王佟总工以及高校的翟裕生院士、於崇文院士、王世称教授等等一大批专家院士,不但长期指导我们工作,并亲自参加《中国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其中直接参加研编和指导工作的李四光奖获得者就有50多位!

在此,我也代表《中国矿产地质志》,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深表感谢。我们一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把李四光先生等老前辈创下的宏基伟业传承下去,不但要添砖加瓦,继往开来,而且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甘于“板凳一坐十年冷”,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胜利实现努力奋斗!

最后,再次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深表感谢!谢谢!

3、 教师奖代表、吉林大学 刘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

我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财,非常感谢李四光奖委员会专家们对我在地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绩的肯定,使我荣幸地获得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也感谢吉林大学和团队中同事、学生、朋友给我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是李四光先生诞辰132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追思过往筚路蓝缕、钦仰学科古圣先贤,今天我们相聚北京,我感到万分激动,亦深感使命光荣!借此机会,我谈谈我代表教师奖获奖者的感言。

第一,做教师光荣。

我是1982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从拿到入学通知书时对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懵懵懂懂,到2018年我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直至今天获得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我对于教师身份的认同,对于地球物理工作的理解始终都在加深,这是一个从专业到事业,从工作到使命的过程。

今年9月10日,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我们发起,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方式给习近平总书记去信,汇报了四年来黄大年团队的建设成绩,9月8日得到了习总书记的回信,他充分肯定了团队的建设成绩,并殷切期望我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我也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座谈会,并代表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了团队的建设情况;孙副总理强调最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我感觉做教师非常光荣。

第二,地质人责任重大。

作为地质人,在常人的眼里就是艰苦,但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地质人承担的责任有多重要,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现在交通多么方便快捷,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没有地质人找到的金属矿藏、提炼的金属材料、石油的供给等交通能运转吗?新中国建设之初,外国人就给我们定了一个贫油的国家,是李四光先生用地质力学观点做指导,地质人的持续贡献,发现了松辽盆地大油田,开启中国石油的新局面,并相继发现一些新的大油田,阶段性的解决我国油气紧张问题。也是地质人的持续贡献发现了克拉2井,开启了塔里盆地油气的大发现,才有西气东输4200公里的浩瀚输气工程。我本人也一直坚持在松辽盆地边缘属性和结构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和进展,得到了油田同行的认可和在油田决策中采纳。所以我说地质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三,做好传承和弘扬。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至诚报国、耕耘不堕的科学家典范;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谈科技创新成就时强调: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成功坐底等;在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强调: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海、深地探测为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拓展新的视野等,都告诉人们科学精神和地质事业的重要性。我作为一位从事地质事业的老师感到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传承和弘扬好李四光精神,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让李四光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谢谢大家!

121512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