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

阅读次数:


杨起,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煤田地质学家。1919年5月17日生,山东省蓬莱市人,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昆明国立西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6月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地质学部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从1946年至今,先后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从事基础地质学和煤田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贡献极大。

杨起教授是我国内高校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的创始人,首先开出了“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课程,讲授多门课程,编写教材多部,他作为第一作者和主编的《中国煤田地质学》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和煤炭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书育人,成绩突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包括博士后3人,博士10人,硕士31人,多数是重要业务骨干,不少人已是博士生导师、2人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杨起教授勤奋耕耘,著述颇丰,主编和撰写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对煤变质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多热源叠加变质理论,指出中国部分煤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从成因上说明我国部分“煤级偏高”,据此理论进行优质煤种勘探预测,仅河东煤田南部就获得120多亿吨主焦煤储量;指出中国煤经受叠加变质,在煤级提高的同时,二次生烃,有助于增加煤层气含气量,并提高煤的渗透率,由于燕山期岩浆岩沿多个纬向与NE-NNE向构造带断续地多期侵入,在处于北纬35°—36°纬向构造带的沁水盆地已打出煤层气工业气流多处;在煤田分布与聚煤规律研究中,总结了我国各时代聚煤作用利有区带 的时空迁移规律,阐明了构造体系控制华北巨型波状坳陷聚煤作用和富煤带的形成,对全国煤田预测起了指导作用,取得很好效果;对煤有害元素及物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指出有害元素地质地球化学异常,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富集机理,为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与洁净化利用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曾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煤炭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图书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

6748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