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李四光地质科学基金会概况

发布时间:2024-10-19 阅读次数:

一、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设立背景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 开拓者,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开辟了地壳运动和地壳变形研究的新途径。新中国成立以 后,他急国家所需,在石油、矿产勘查、地震预报研究和地 热开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曾指导发现了大庆、胜利、 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 勋。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李四光是一面旗帜”。 

1989年,为纪念我国著名科学家、卓越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李四光先生诞辰 100 周年,由原地质矿产部、全国政协、中科院、中国科协等共同发起,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01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根据科技部颁发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要求,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公室申请办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手续,并获 得批准颁发证书。 

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70个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进行了考核,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被评为“优秀”奖(共评出 7 个)。 

2017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组织对社会 科技奖励进行第三方评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评 89.8 分, 在所有参评的 103 项社会科技奖励中总排名第 10 位,在基 础研究类分组中排名第 2 位,仅次于何梁何利奖。李四光地 质科学奖已成为全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奖项。 

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2月,是民政 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负责筹集和管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业务主管为自然资源部。 

基金会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基金主要来源:由国内地质工作各主管部门、单位集资,接受国内外社会组织、企 业、个人捐赠以及投资收益,属非公募性基金。目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资金规模为 3560 万元。 

基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评奖和颁奖活动及获奖者奖金、资助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李四光少年儿童 科技奖,开展学术交流和其他与地质科学相关的公益活动, 以及基金会办公、工作人员薪酬等支出。 

基金会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章程》管理和使用基金并做到保本增值。 

2018 年3月民政部组织的现场评估中,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获中国社会组织3A等级。

基金会由理事会、监事组成,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理事、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推荐,经理 事会表决通过。基金会下设秘书处、基金管理部,秘书处负责基金会日常工作,基金管理部负责基金会资金的财务管理 等工作。

2020年5月10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第四届理 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人员: 

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小烈

副理事长:马永生、周忠和、李鹭光

理事:万力、马胜利、王岐东、龙长兴 、苏学斌、杨 自安、吴珍汉、陈正国、尚红林、周少平、高平、琚宜太、 谢玉洪、潘树仁、潘懋

监事:饶瑞久、孙冬胜、黄鑫

共 22 人。

基金会宗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弘扬李四光精神、服务自然资源事业、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公益事 业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打造成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社会力量科技奖 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彰显基金会的社会责任,为促进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建设创 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奖项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以弘扬李四光精神,践行创新驱动发 展、推动地质科技不断进步为重要抓手,旨在表彰和奖励长 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勤于实践、勇 于创新、学风正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地质 科技工作者。它是面向全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一人只能获得一次,并作为终身荣誉。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共分四个奖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 外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每次评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不多于 8 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不多于 5 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 奖,不多于 2 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授予两院院士, 不受名额限制。 

自 1989 年设立李四光地质科技奖以来,每两年评选一 次(逢单数年),已评选十六次。累计获奖人数 253 位,其 中获野外奖 123 人、科研奖 73 人、教师奖 31 人、荣誉奖 26 人。获奖者中两院院士 62 人,占 24.5%;有 36 位获奖 者获奖后当选两院院士,占获奖者 14.2%。

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王启民同志,以其研究并提出“分阶段多次布井开发调整”和“稳油控水”创新理论,为 大庆油田实现 27年 5000万吨以上高产高效持续开发作出突 出贡献。2019 年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在 2017 年、 2019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王双明、杨经绥、侯增谦、毛景文、邹才能、徐义刚、彭建兵、郭旭升、 林君等 9 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当选两院院士。 

由此可见,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地质界及在整个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对推动我国地质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

从 1989 年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第一次李四光地 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以来,李克强、温家宝、宋平、张高丽、 曾培炎、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出席颁奖活动并讲话, 与获奖者座谈或接见获奖者。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地质工作和 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四、开展公益活动情况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秉承关心公益事 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努力 践行基金会宗旨,累计资助各类公益活动 60 余项,资金近 千万元,开展有利于地质科技事业发展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各 类社会公益活动,为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 贡献。

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为纪念李四光同志不平凡的一生、 缅怀他为开拓我国地质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弘扬热爱祖国 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基金会资助各类传承李四光精神和李四 光思想的活动。先后在中华世纪坛捐赠李四光铜像,资助拍 摄电视文献片《李四光》和《走进李四光纪念馆》宣传片, 资助李四光纪念馆在高校巡展,开展李四光精神宣讲等活 动。筹建李四光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校、 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发挥高校学科资源和学术团体的自 身优势,进一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

资助行业发展活动:为贯彻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积极探索,发挥优势,瞄准地质科技中的重大问题,聚集目 标任务,不断发挥科技创新在地质找矿、生态文明等方面的 引领支撑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力学理论研讨会、深部找矿培 训班、古生物化石与地质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出版地质力学 理论从书,广泛宣传李四光学术思想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科 学内涵,助力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助力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在全国范 围内组建李四光中队,累计资助 300 多万元,设立李四光优 秀学生奖和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走近地球科学”等活动,引导广大青 少年树立崇尚科学的理念,不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利用 4.22 世界地球日,与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联合主办“美丽 7 地球、唯一家园”—世界地球日儿童画征集公益活动,广泛宣 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 识,进一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对接扶贫攻坚活动:联合中国社科院、国家能源局、中 国国际交流中心等单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江西革命老 区开展图书捐赠活动,捐赠 10 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和购置 地球科学、农业科技、人文社科等各类图书,助力当地文化 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部“扶贫攻坚计划”,连 续四年向江西革命老区捐款累计 40 万元,用于扶贫济困助 学活动,帮助改善教学环境,增添教学用具,资助困难学生 和购买科普读物,为扶贫助学献出一份爱心。

五、强化各项管理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创新,严格管理,提高效能,积极促进基金会运转的高效化、 规范化、科学化。 

一是完善了内部管理机构。为了适应基金会的管理和基 金运作的需要,设立了基金会秘书处和基金管理部,明确了 工作职责,聘任了相关人员,确保了基金会各项工作的正常 运转。

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从基金会特点和工作需要出发, 编印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工作规则、公文处理办法、 证章管理办法、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办法、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等六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基金会的各项工 作程序。

三是完成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修订工作。由基 金会秘书处起草《章程》修订稿,在充分征求各位委员、理 事、监事的意见后,经第八届委员会暨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 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新修订的《章程》对李四光地质科学 奖的评选作了进一步完善。

六.加强党建工作

基金会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积极贯彻中央决策,全面 落实“两个全覆盖”作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坚持支部正常组织生活,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 觉。绝不允许任何败坏党的形象、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和 行为在委员会、基金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发生。

七.搞好财务管理

(一)财务基本情况

财务人员配备:基金管理部有会计 1 人、出纳 1 人,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核算软件:通过用友 ERP-U8 系统进行账务处理。

凭证账簿设置:建立健全登记会计凭证、现金及银行存 款日记账、固定资产台账,保存总账及明细账等制度。

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并实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财务管理办法》。

税务资格认定:根据《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家税务 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公布北京市2008、2009年度获得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单位名单(第三批)的通知》,自 2009 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根据《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 国家税务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公布北京市 2012 年度第五批、2013 年度第二批和 2014 年度第二批取得非营利组 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的通知》,自 2013 年继续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自 2011 年起多次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二)财务报表信息

基金会注册资本为 2000 万元,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资产总额为 3629 万元,负债总额为 68 万元,净资产总额 为 3560 万元。收入来源为所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红收益 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主要支出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评颁奖 支出(每两年一次)、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及李四光优秀 学生奖、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等公益性捐赠支出及日常行政办 公支出。经民政部委托会计事务所对基金会财务进行年度审 计和专项审计,均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