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1年10月出生,天津市蓟州区人,二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专业,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获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曾任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现任博士生导师。
该同志从事地质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长期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累计10余门,培养研究生120多名;长期致力于专业和学科建设,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主编的国家级教材《石油地质学》被国内20余所高校选用,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国内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为我国石油地质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研方面,提出了“源储剩余压差”的概念,建立了高效气藏成藏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揭示了致密气藏体积流和扩散流两种充注机理;建立了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参数体系。对我国天然气成藏理论建立和资源评价方法的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35篇,EI论文68篇)。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R1,R5)、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R4、R5),省部级特等奖1项(R3)、一等奖5项(R1、R3、R4、R5、R7)等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