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昌辉

发布时间:2014-04-29阅读次数:

柯昌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10月出生,男,汉族,湖北十堰人。2006年9月-2010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科基地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获工科学士学位;2010年9月免试推荐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攻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7月留所工作。

柯昌辉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与成矿。从2010年开始,他先后参与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项目:2010年-2013年重点参与了地质大调查项目“东秦岭斑岩钼矿成因的岩浆制约因素”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陕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科学基地研究”;2011年至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造山和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结构成因对比研究—以中央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环斑花岗岩为例”中岩相学和同位素年代学部分;2013年至今参与地质大调查项目“山东莱州-招远与甘肃崖湾-大桥整装勘查区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研究”中矿床成矿作用研究部分。在该领域,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精确厘定了东秦岭黑山—木龙沟地区与铁、钼、铜有关的中-酸性岩的形成时代,并结合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探讨了其岩石成因类型和成岩物质来源;2、确定了北秦岭蟒岭岩体西侧地区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指出其同源岩浆岩形成于157~151Ma,矿床形成于149~148Ma;3、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提出蟒岭岩体西侧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年轻组分或幔源组分的混入;4、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早阶段斑晶石英和主成矿期石英—辉钼矿脉的三个温度区间,均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包裹体共存,且其均一温度相近,首次提出流体的多次沸腾作用是成矿作用的重要机制。

柯昌辉善于思考,严于治学,在科研方面显示了良好的素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论文4篇,已接收论文1篇,其中国内SCI 2篇,国内核心 3篇;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摘要2篇;所做硕士学位论文取得创新性成果,获评“程裕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8358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