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2015)

优秀博士生奖

优秀硕士生奖

优秀大学生奖

优秀学生提名奖

范建军

发布时间:2015-12-14阅读次数:

范建军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3月出生,男,汉族,河南周口人。20079 – 20116月就读于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同年通过推免方式,于20119月起在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39月再次通过推免方式,攻读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

范建军主要在青藏高原从事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工作。自2010年起,范建军已连续6年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无人区及其边缘开展地质工作,先后参加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2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并主持1项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累计野外工作时间超过20个月。青藏高原是地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是打开地学奥秘的金钥匙。羌塘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是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早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所在。然而,羌塘地区多是无人区,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高寒缺氧,人迹罕至,致使该地区的地质工作非常薄弱。范建军及其所在团队的工作填补了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区大面积区域地质工作的空白,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创性的地质成果,为后续该地区地质及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范建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下两个方面: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洋汇聚消亡时空重建青藏高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冈瓦纳相冰碛砾岩的特征及物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新发现和厘定了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的洋岛型岩石组合,证明了至少在晚三叠世,班公湖-怒江洋已经演化为成熟的大洋。

2、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新发现和厘定了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蛇绿岩、复理石沉积建造及弧后盆地相关的双峰式火山岩,并对前人厘定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了至少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班公湖-怒江洋仍然具有一定规模的洋盆,其闭合时限应晚于早白垩世中晚期,而非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

3、通过对青藏高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冰碛砾岩等冈瓦纳大陆北缘标志性沉积的研究,初步得出青藏高原冰碛砾岩的物源为印度冈瓦纳大陆,且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期间,冰碛砾岩的赋存地层构成了从陆到洋转变的一套完整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说明至少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期间,冈瓦纳大陆北缘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4、在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上新发现和厘定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和具复理石特征的次深海-深海沉积,弥补了该时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洋盆记录的缺失。

范建军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先后2次被评为吉林大学优秀研究生,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在就读博士的两年间,范建军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7篇,均发表在《Gondwana Research》、《Lithos》、《Tectonophysics》和《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
1051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