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善

阅读次数:


王成善教授

王成善,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山东省平度县人。1951年11月生。1969-1972年知青上山下乡于内蒙古布特哈旗。1974年在成都地质学院学习地质,1977年毕业即转入研究生院,1981年结业并获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

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考察和研究,在区域地质构造、沉积作用和油气等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8部。指导和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16人。其主要科技成就:

(1)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他较早地应用盆地分析法对高原中新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和板块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冈底斯弧背、羌塘前陆、班公湖-丁青走滑和藏南残留海的新认识。提出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和特提斯洋壳两次俯冲的见解。为重塑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坐标,他深入可可西里等地区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高原腹地构造缩短和地壳加厚完成于中新世之前,隆升事件可能早于40Ma;发现并建立了青藏高原内部一条新的构造带—查桑—茶布裂谷带等,大大提高了青藏高原的研究水平。

(2)他率先对中白垩世黑色页岩和藏南地区上白垩世大洋红层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证实在东特提斯藏南地区存在一次大气缺氧事件,并提出晚白垩世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一套富氧的远洋深水沉积为特点的红色沉积层,与其下伏的大洋缺氧沉积黑色页岩截然不同,其见解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

(3)对油气与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对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分析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深入青藏无人区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含油气远景潜力作了评价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油气资源总量在五十多亿吨以上,潜力巨大,并提出定盆、定坳、定层的科学找油(气)新建议,以及碰撞汇聚型含油气盆地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研究思路。对青藏高原及三江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如玉龙铜矿等进行了深刻解剖研究,建立了玉龙铜矿床矿体定位和预测模型,使矿区的铜矿D+E级储量大幅度增加,显示了巨大经济潜力。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

6688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