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2018年)

黄圣轩

发布时间:2019-03-21阅读次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15日出生,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通过推免方式进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2018年9月,硕转博,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

黄圣轩利用高温高压实验(金刚石对顶砧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及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地球及行星深部含铁物质的结构及性质,也探索无机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新结构及物性。在读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学术交流活动,汇报研究成果。多次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先进光子源(APS)展开科学研究并进行学术交流。在读期间,取得以下进展:

(1)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方法,通过差应力合成了PbMoO4的一种新型高压相;在高温高压下,PbMoO4分解出一种新型化学计量比的物质PbMo2O7。为探索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ABO4型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2)通过理论计算预测高压下Fe3S4可经历结构相变,Fe离子重排、半金属性-金属性转变,Fe离子两阶段自旋转变。为理解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物质—尖晶石类化合物的高压行为提供了依据和约束。

(3)通过理论计算探究了高压下Fe2O存在的可能性。提出I4/mmm型Fe2O是一个稳定的富铁铁氧化物高压相。为合成新型铁氧化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据此估算了地球外核底部含氧量上限为4.3wt%。

(4)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FeO2的超高压相变序列。提出I4/mmm型FeO2可能造成超级地球或富水星体深部地幔化学不均一性,为理解超级地球等星体的深部氧循环提供了重要依据。

(5)在获取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原位测定高温高压下元素配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地球内部元素迁移、成矿作用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基础信息。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4篇(1篇JGR-SolidEarth;2篇ScientificReports),第一作者核心论文1篇。获得2015~2016学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三好学生;2016~2017学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此外,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学院争取荣誉。获2015年北京大学“新生杯”乒乓球比赛双打第一名;2016年北京大学“硕博杯”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

124011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