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2016年)

吕明达

发布时间:2017-03-14阅读次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1989年5月出生,男,汉族,山西万荣人。2009年9月—2013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地质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9月—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攻读地球化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吕明达的研究方向是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矿物物理学,主要利用大腔体压机和金刚石压腔等高温高压实验装置,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矿物在俯冲带温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进行研究。他在硕士期间取得了如下进展:

1、以柯石英-刚玉-蓝晶石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金属添加物(Pt)在高温高压实验中会对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为有关的高温高压实验的设计及数据解释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

2、以Mg-Ti尖晶石qandilite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测试手段获得了其体弹模量,并且证明了在“4-2”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中,阳离子在四面体空位的替换对其压缩性的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成果为计算地幔转换带地震波波速随压力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热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理解尖晶石族矿物的晶体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3、系统研究了铝硅酸盐同质多象(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的晶体结构、弹性性质、振动光谱特征、内在非谐效应和热力学性质:优化了三种矿物晶体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三种矿物的弹性性质,进一步描述了三种矿物的光谱学特征及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关系,阐明了三种矿物的内在非谐效应对热容的影响。

吕明达热爱地球科学、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优异成果:研究生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共同作者发表1篇SCI论文;荣获包括“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学术创新奖”等在内的国家级、校级个人奖励奖学金7余项;先后6次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学术论坛并作口头报告,其中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5年第五届“从原子到地球”学术研讨会等。

吕明达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地学知识科普活动,作为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骨干成员,先后赴甘肃两当、广东揭阳、广东云浮、贵州息烽等多地开展地球科学科普宣讲活动共计十余场次,向全社会青年学生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弘扬“李四光”精神,取得了良好反响。

1180108485